十五日再登祝融用台字韵

江流围玉界⑴,天影抱琼台。
拄杖烟霄外,中岩日月回。
箕山藏遁许,吴市隐仙梅。
一笑今何在,相期再举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祝融峰时的壮丽景色和超然心境,充满仙风道骨的气息。

前两句"江流围玉界,天影抱琼台"用比喻手法,把蜿蜒的江河比作环绕玉界的丝带,将倒映天光的云海比作环抱琼台的仙境,展现出一幅天地交融的绝美画卷。

中间四句通过"拄杖烟霄外"的潇洒姿态、"日月回"的时空流转,以及"箕山隐士"和"吴市仙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意境。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用"一笑"和"举杯"这样轻松愉快的场景作结,既表现了作者登高望远后的豁达开朗,又暗含对知音相聚的期待,让整首诗在飘逸中带着人间烟火气。

全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山川的壮美,又能体会到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