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感怀

莫以千人和,遂轻白雪歌。
支离常调失,突兀此生过。
薄俗论交尽,秋风阅世多。
鹓雏终万仞,嚇我待如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秋夜感怀》表达了作者在秋夜中的孤独与坚守,以及对世俗的失望与自我坚持的态度。

首联“莫以千人和,遂轻白雪歌”意思是:不要因为有很多人附和,就轻视像《白雪歌》这样高雅的作品。这里用“白雪歌”比喻高洁的品格或艺术,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大众的庸俗而贬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颔联“支离常调失,突兀此生过”可以理解为:我的人生总是与世俗的常规格格不入,显得支离破碎,但即便如此,我也要特立独行地度过这一生。这里体现了作者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

颈联“薄俗论交尽,秋风阅世多”是说:浅薄的世俗之交已经让我看透,就像秋风一样,经历得多了,对世态炎凉也就看得更清楚了。这里用“秋风”象征人情的冷漠和世事的变迁。

尾联“鹓雏终万仞,嚇我待如何”中,“鹓雏”是传说中的高洁之鸟,比喻志向远大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像鹓雏这样的高洁之士,终究会飞向万仞高空,那些世俗的嘲笑和恐吓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坚持,不惧世俗的非议。

整首诗通过对比高雅与庸俗、孤独与从众,展现了作者在秋夜中的感慨——尽管世道凉薄、知音难觅,但仍要坚持自我,不向世俗低头。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深沉,容易引起读者对人生选择的共鸣。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