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怀古

远树孤城认许昌,偶因风景叹兴亡。
群心本未忘刘氏,九锡何须假魏王。
满地烟霏山水晚,一陂秋水芰荷香。
重论往事知何在,惟有穹碑对夕阳。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这首诗名为《许昌怀古》,主要围绕许昌这个地方的历史遗迹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观察。

首句“远树孤城认许昌”,诗人从远处看到许昌的孤城和树木,以此作为整首诗的起点。接下来,“偶因风景叹兴亡”,诗人因眼前的风景而引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许昌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城市,曾经是汉朝的陪都。“群心本未忘刘氏”,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心中对汉朝的忠诚并未消失。“九锡何须假魏王”,九锡是古代皇帝的礼仪用品,这句诗暗示了曹操被封为魏王后篡位的行为。诗人似乎在批评曹操的行为,认为他的权力篡夺没有必要。

然后诗人转向眼前的自然景色,“满地烟霏山水晚”,描述的是傍晚时分的山水景色,烟雾缭绕。“一陂秋水芰荷香”,一陂指的是一片池塘,秋水上荷花散发着香气。这两句描绘了许昌的自然美景,诗人似乎在借景抒情,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

最后两句,“重论往事知何在,惟有穹碑对夕阳”,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过去的事情已经无从追寻,只有那些历史的遗迹,如石碑,还在夕阳下静静矗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沉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许昌为背景,融合了历史与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的观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对现实的深深思考。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