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送别友人梁药亭去春州编修地方志时写的,核心是赞美梁药亭的史家才华,同时感慨修史的不易。
前四句说:世上没人能比得上梁药亭的修史才能,他像古代著名史官董狐一样正直。但如今像董狐这样敢说真话的史官已经没有了,很多人明明有罪却还想逃避历史评价。这里用"知罪尚逃哉"暗指当时社会很多人不愿直面历史真相。
中间两句讲修志的难度:编史需要像考证殷商、夏朝那样收集大量文献资料,还要像孔子写《春秋》那样,用含蓄的笔法记录当代的敏感事件。"微词多定哀"指史书常用隐晦写法记载那些令人叹息的事。
最后两句点题:别小看编修一个地方志,这工作需要反复斟酌考据("几徘徊")。诗人用"谁云一邑地"的反问,强调即使编修小地方的历史也是大工程,需要梁药亭这样严谨的史家才能胜任。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感慨,既赞扬朋友的史学造诣,也道出编修史志的艰辛,更暗含对当时社会回避历史真相现象的批评。语言朴实但内涵深刻,展现出对历史负责的严肃态度。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