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晴的文人雅趣图,充满了清新明快的氛围。
前两句"玉树交横雪后天,新诗吟得百馀篇"像电影镜头一样:雪后放晴,树枝上积着白雪,晶莹剔透如同玉雕。诗人在这般美景中诗兴大发,一口气写了上百首新诗。这里用"玉树"形容挂雪的树枝,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后两句"邮筒不住如飞翼,送与襄阳孟浩然"特别有趣:诗人迫不及待要把新作寄给好友孟浩然,把邮筒比作长翅膀的飞鸟,强调寄信速度之快。这里用孟浩然代指志同道合的文友,暗示两人都是热爱自然、擅长写景的诗人。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玉树"这样贴切的比喻让雪景跃然纸上 2. "百馀篇"的夸张手法生动表现创作激情 3. 把普通邮筒想象成"飞翼",体现文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4. 通过寄诗细节,自然流露出真挚的友谊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古代文人如何将生活琐事写得妙趣横生,把赏雪、作诗、寄信这些日常活动,用诗意的语言转化为令人向往的生活情趣。
释绍嵩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