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伯质太守归里(庚子稿,清光绪二十六年)
船头伐鼓升船旗,潮州老守今南归。
天公予閒兼予健,人生七十古所稀。
方今中朝重耆硕,衮衮公卿头毕白。
但非策免皆固留,夜望三台自深惜。
如公此行今所难,文书十上辞一官。
即论知止亦高绝,况复远识时能观?
大海茫茫正龙战,老眼饱看犹健饭。
布帆无恙归去来,且喜春江鱼价贱。
公家旧住蕲黄间,结庐更向霍太山。
儿孙教识忠孝字,馀事广种山中田。
公归自得山中乐,累我中年别怀恶。
何时寄我山居图,相思远慰南飞鹤。
天公予閒兼予健,人生七十古所稀。
方今中朝重耆硕,衮衮公卿头毕白。
但非策免皆固留,夜望三台自深惜。
如公此行今所难,文书十上辞一官。
即论知止亦高绝,况复远识时能观?
大海茫茫正龙战,老眼饱看犹健饭。
布帆无恙归去来,且喜春江鱼价贱。
公家旧住蕲黄间,结庐更向霍太山。
儿孙教识忠孝字,馀事广种山中田。
公归自得山中乐,累我中年别怀恶。
何时寄我山居图,相思远慰南飞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写给一位退休官员李伯质的送别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和人生智慧。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开篇描写送别场景:用"船头敲鼓升船旗"的生动画面,引出70岁的潮州太守李伯质告老还乡。诗人认为能健康退休是福气,因为当时朝廷看重老臣,很多人白发苍苍还在任职。
2. 中间赞美李伯质的品格:重点写他主动辞官的难得。别人都是被罢免才离职,他却十次上书坚持退休,这种懂得急流勇退的智慧很难得。虽然时局动荡("大海茫茫正龙战"指当时政治斗争),但他身体硬朗,能平安归乡也是福气。
3. 最后表达思念之情:想象李伯质回乡后的田园生活,教儿孙忠孝、耕种田地。虽然为友人高兴,但想到自己还要在官场奔波,不禁感到惆怅。最后用"山居图"和"南飞鹤"的意象,寄托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春江鱼价贱"这样生活化的细节,表现归隐的惬意
- 通过对比(他人恋栈权力vs李伯质主动请辞),突出主人公的清醒
- 既有对友人退休生活的羡慕,又透露出自己不得不继续仕途的无奈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没有刻意雕琢却打动人心
全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功成身退"理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官场中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