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独处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淡的忧愁。
开头两句"秋风桂花发,夕露寒螀吟"勾勒出秋夜的景象:秋风吹拂,桂花飘香,夜晚的露水打湿了草丛,寒蝉在低声鸣叫。这里用桂花和寒蝉两个意象,既写出了秋天的特征,又暗示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中间四句"岁月坐悠远,江湖亦阻深。纷思宁复整,离忧信难任"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感叹时光流逝,人生道路充满阻碍,纷乱的思绪难以整理,离别的忧愁实在难以承受。这里的"江湖"不仅指真实的江河湖海,更象征着人生的艰难路途。
最后两句"终遣谁为侣,独此澹冲襟"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诗人最终还是要独自面对这一切,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澹冲襟"三个字特别传神,形容诗人虽然孤独,却选择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
整首诗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秋夜景色,同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诗人没有大声宣泄情感,而是用含蓄的方式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克制的表达反而更打动人心。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