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禹穴
昔我梦禹陵,玄夷授芝简。
青狐导我前,赤豹吠于犬。
赐我禹馀粮,益以文虬脔。
蛙饱永不饥,朱颜华婉娈。
下山再拜去,黑龙烛流燹。
三年幽寤醒,半叶孤蓬展。
真游水圣宫,投杖叩苍藓。
古碑形摹奇,青苍□迹辨。
将挈庚辰锁,一访无馀墠。
荒榛隐山文,乱石堆灵畎。
冥冥猿狖鸣,虎避归途善。
青狐导我前,赤豹吠于犬。
赐我禹馀粮,益以文虬脔。
蛙饱永不饥,朱颜华婉娈。
下山再拜去,黑龙烛流燹。
三年幽寤醒,半叶孤蓬展。
真游水圣宫,投杖叩苍藓。
古碑形摹奇,青苍□迹辨。
将挈庚辰锁,一访无馀墠。
荒榛隐山文,乱石堆灵畎。
冥冥猿狖鸣,虎避归途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游禹穴》讲述了一个奇幻的梦境之旅,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自然意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梦境与神话的交织
诗人梦见自己来到大禹的陵墓(禹陵),遇到神秘的"玄夷"(可能是神话中的仙人)赠送仙草和简册。狐狸和豹子这些动物在梦中充当向导和护卫,还得到"禹馀粮"(传说中的仙粮)和龙肉,吃了之后永远不饿,容颜焕发。这些描写充满神话想象力,像是进入了一个神仙世界。
2. 现实与梦境的切换
下山时看到黑龙喷火("烛流燹")的奇观,三年后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像一片飘零的蓬草。这个转折很巧妙,把奇幻梦境和现实孤独感连接起来。
3. 探访古迹的震撼
诗人真的去探访大禹遗迹时,看到古老石碑上的神秘文字,想寻找传说中的神锁(庚辰锁)和大禹祭坛,却发现只剩荒草丛生、乱石堆积的废墟。这里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对历史消逝的感慨。
4. 自然环境的烘托
结尾用猿猴鸣叫、老虎避走等山林景象,营造出神秘幽深的氛围,让整首诗始终保持着亦真亦幻的感觉。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神话传说、梦境体验和真实游记完美融合,既展现了对大禹这位治水英雄的崇敬,又通过虚实相生的写法,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神秘和自然的壮美。诗人用"吃饱仙粮永不饿"这样的夸张想象,和"荒榛乱石"的废墟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暗含了对永恒与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