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 卖花词

吹花风起。二十四番多到耳。
紫陌红麈。楼上新妆担上春。
朱门谁主。旧日园丁今卖汝。
入市人看。西子才堪博一钱。

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生动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卖花人的故事,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上片(前四句)描绘春日卖花的场景:
1. "吹花风起"像电影开场——春风把花瓣吹得漫天飞舞,瞬间把人带入春天的氛围。
2. "二十四番"指二十四节气,说整个春天都在听卖花声,暗示卖花是持久营生。
3. "紫陌红尘"用色彩对比(紫色官道/红色尘土)展现繁华街市,而"楼上新妆"与"担上春"形成巧妙对照——富家小姐在梳妆,卖花人担子里挑着整个春天。

下片(后四句)转向命运感慨:
1. "朱门谁主"突然转折——曾经的花匠如今流落街头卖花,暗示豪门易主、物是人非。
2. 最扎心的是结尾:人们围观卖花,就像看稀罕物,而西施这样的绝色美人(暗指鲜花)现在只值一文钱。这里用"西子"比喻鲜花,突出美丽被贱卖的悲哀。

全词妙在:
- 用卖花小事写人生巨变,像用一滴水反射太阳
- "担上春"这种表达既写实(担子里的春花)又写意(挑着春天行走)
- 结尾的强烈对比让人心酸,美丽沦为廉价商品,暗讽世道不公

就像我们现代看到手艺人沦落街头,词人通过卖花老人的遭遇,让人感受到时代变迁中的个体无奈。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