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是一首送别诗,送别对象是去袁州任职的何水部蒙。整首诗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事物的比喻,表达了送别时的感慨和祝福。
首句“梧楸初谢楚天凉”,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梧楸”是两种树的名字,它们的叶子开始凋落,暗示了秋天的到来,“楚天凉”则让人感受到凉爽的秋意。这样的环境为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次句“亲见腰间换印囊”,通过“换印囊”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何水部蒙升职调离的场景。这里的“印囊”是官员身份证明的象征,换印囊意味着职务的变动。
第三句和第四句,“渔浦雾浓沈叠鼓,湓江风急下危樯”,通过描写渔浦的浓雾和湓江的风浪,烘托出离别的氛围。同时,“沈叠鼓”和“下危樯”也暗示了何水部蒙即将启程,离别在即。
第五句和第六句,“帝城云表瞻龙首,故国星边认剑光”,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帝城云表”和“故国星边”代表了目的地袁州和何水部蒙的故乡。“龙首”和“剑光”则象征着何水部蒙的才华和威望。这两句表达了对何水部蒙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退食斋中多燕喜,暖泉春酿泛瑶觞”,通过描绘退食斋中的燕子欢快飞舞、暖泉边的春日酿酒,传达出送别时的欢快气氛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这里的“泛瑶觞”意味着共同举杯,庆祝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事物的比喻以及对未来的祝愿,表达了送别时的感慨和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宋绶
宋绶(991年—1041年1月27日),字公垂。 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著名学者、藏书家。因平棘为汉代常山郡治所,故称常山宋氏,后人称“宋常山公”。景德二年(1005年),召试中书,为大理评事。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疏陈攻守十策,被召为知枢密院事。九月,拜兵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十二月(1041年1月),宋绶去世,年五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宣献”。后加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燕国公。宋绶藏书甚丰,手自校理,博通经史百家。笔札精妙,倾朝学之,号称“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