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其二
山僧有三印,更无增减剩。
觌面便相呈,能转凡成圣。
一印印空,日月星辰列下风。
一印印泥,头头物物显真机。
一印印水,捩转鱼龙头作尾。
三印分明体一同,看来非赤亦非红。
互换高低如不荐,青山依旧白云中(《五灯会元》卷一二)。
觌面便相呈,能转凡成圣。
一印印空,日月星辰列下风。
一印印泥,头头物物显真机。
一印印水,捩转鱼龙头作尾。
三印分明体一同,看来非赤亦非红。
互换高低如不荐,青山依旧白云中(《五灯会元》卷一二)。
现代解析
这首禅诗用三个"印"作比喻,讲的是悟道的三重境界,就像我们现代人解锁人生智慧的不同阶段。
第一印"印空":就像把印章盖在空中,看似什么都没留下,实则包容万物。日月星辰在它面前都显得渺小,这讲的是破除执着的境界——当你不再被表象束缚,就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印"印泥":实实在在盖在泥土上,每个印记都清晰可见。这是在说悟道后看寻常事物,一草一木都藏着宇宙的奥秘,就像科学家发现平凡现象中的自然规律。
第三印"印水":印章入水,水面翻转,鱼龙颠倒。比喻悟道者能颠覆常规认知,像把鱼看成龙、把头看作尾,展现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最后四句是画龙点睛:三个印章本质相同(都是认知世界的不同角度),没有固定颜色(不执着于某种教条)。如果参不透这些,青山白云依旧如常(对未悟道的人,世界毫无变化);但若真正领悟,同样的风景就有了全新意义。
全诗妙在用日常的盖章动作,把玄妙的禅理说得生动可感。就像教我们:认知世界可以像盖章一样多角度尝试——有时要超脱(印空),有时要深入(印泥),有时要颠覆(印水),最终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