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丁卯岁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

见说岷峨千古雪。都作岷峨山上石。君家右史老泉公,千金费尽勤收拾。一堂真石室。空庭更与添突兀。记当时,长编笔砚,日日云烟湿。
野老时逢山鬼泣。谁夜持山去难觅。有人依样入明光,玉阶之下岩岩立。琅玕无数碧。风流不数平原物。欲重吟,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朋友李参政的石林景观所写的题咏之作,充满了对自然奇观和文人雅趣的赞美。

上阕开篇用"岷峨千古雪"的壮阔意象引出石林的来历——这些石头仿佛是由岷山峨眉的千年积雪凝结而成。接着点明主人耗费千金收集这些奇石,建造了"真石室"这样充满野趣的庭院景观。"长编笔砚"一句生动展现了主人在此著书立说的文人雅致,砚台边缭绕的云烟暗示着创作的灵感源源不断。

下阕笔锋一转,用"山鬼泣"的奇幻描写赋予石林神秘色彩,仿佛这些石头夜间会自己移动消失。而"明光玉阶"的对比,则突出了这些山野奇石被移植到高雅场所后的独特魅力。最后以"琅玕碧玉"的比喻赞美石林的珍贵,并巧妙引用汉代文学家扬雄(子云)的典故,暗示只有大文豪的妙笔才能充分描绘这青翠挺拔的奇石景观。

全词在虚实之间自如切换,既写实又充满想象,通过对石林的赞美,实际上歌颂了主人不同流俗的高雅情趣。辛弃疾用他擅长的豪放笔法,将普通的庭院景观写得气象万千,展现出文人雅士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