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先生至定山和韵
湖西不了曹溪约,江北扁舟未肯閒。
多谢先生真好梦(白沙诗云莫言但是梦好梦亦云悭),果然此会不人间(白沙诗云何时到江北此会非人间)。
紫金丹好神仙过,太极丸空日月还。
但得晦翁同老此,定山须作武夷山。
多谢先生真好梦(白沙诗云莫言但是梦好梦亦云悭),果然此会不人间(白沙诗云何时到江北此会非人间)。
紫金丹好神仙过,太极丸空日月还。
但得晦翁同老此,定山须作武夷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明代思想家陈献章(号白沙)与友人定山先生的和韵之作,展现了两位文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全诗围绕"神仙会面"的意象展开。开头说作者因事未能赴曹溪(佛教禅宗圣地)之约,但内心仍像漂泊的小舟一样无法平静。这里用"扁舟未肯闲"巧妙比喻自己 restless 的心灵状态。
中间四句构成全诗精华:先俏皮地感谢定山先生把美好梦境变成现实——他们这次相会确实不像在凡尘俗世,而像在仙境。接着用道家炼丹的"紫金丹"和象征宇宙本源的"太极丸"作比,说他们谈玄论道时,连神仙都会驻足,日月都为之停留。这两个充满仙气的比喻,把文人雅集升华成了具有神话色彩的精神盛宴。
最后两句突发奇想:要是朱熹(晦翁)也能加入,那么眼前这座定山就会变成朱熹隐居的武夷山了。这里既表达了对先贤的追慕,又暗示他们此刻的聚会已堪比古圣先贤的雅集,在精神境界上与古人达到了同等高度。
全诗妙在将一次普通的文人聚会写得仙气飘飘:通过"好梦成真""神仙路过""日月停留"等浪漫想象,把朋友间的思想交流转化为超越时空的精神体验。最有趣的是结尾的"换山"设想,用孩子般的天真语气,道出了对思想共鸣的珍视——志同道合之人相聚时,连山水都会因这份情谊而改变模样。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