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叹五首 其四

生亦何所喜,死亦何所悲。
言脱生死关,短脩复谁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探讨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生死观。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态度。

前两句"生亦何所喜,死亦何所悲"直接点明主旨:活着没什么值得特别高兴的,死亡也没什么值得特别悲伤的。这种看似消极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透彻认知。

后两句"言脱生死关,短脩复谁尸"进一步阐释:当人真正看破生死这道关卡后,寿命长短又有什么区别呢?"谁尸"二字用得很妙,暗示死后不过是一具躯壳,不必过分执着。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最简练的语言说透了人生终极问题 2. 表达了一种不为生死所困的自由心境 3. 启发读者思考:与其恐惧死亡,不如活在当下

这种思想其实很现代,就像现在流行的"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诗人不是在鼓吹消极,而是在教人用更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无常。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