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琛笙归衡山 其一 (癸丑(民国二年、一九一三))
九曲衡峰望转遥,秋风湘水自萧萧。
羊垣羚峡馀妖气,楚尾吴头起怒潮。
万卷奇书收薏苡,一朝信史付刍荛(时在漳修志不果)。
此行好慰乡人望,赠策权当学绕朝。
羊垣羚峡馀妖气,楚尾吴头起怒潮。
万卷奇书收薏苡,一朝信史付刍荛(时在漳修志不果)。
此行好慰乡人望,赠策权当学绕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沈琛笙回衡山时所作,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期许。
前两句写景:远远望去,衡山九曲蜿蜒,秋风中的湘江显得寂寥冷清。这里用山水景象烘托离别的氛围,也暗含对动荡时局的隐忧。
中间四句写社会现实:广东一带(羊垣羚峡指广州)仍有战乱残余,长江中下游(楚尾吴头)也掀起反抗浪潮。友人曾收集珍贵史料(薏苡典故暗指蒙冤仍坚持理想),如今编修地方志的工作却未能完成。这些既是对社会动荡的写照,也暗含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最后两句寄语:希望友人回乡能安抚乡亲们的期盼,我赠诗相送就像古人绕朝赠策(临别赠言)一样,寄托着对你施展才华的期待。这里既有真挚的送别之情,也包含着对友人未来作为的殷切希望。
全诗将个人离别、社会动荡、理想抱负巧妙融合,既有山水意境之美,又充满深沉的家国情怀,展现了传统文人送别诗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