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行
长安道,无人行,黄尘不起生榛荆。
高山有峰不复险,大河有浪亦已平。
向来百二秦之形,秪今百二秦之名。
我闻人固物乃固,人不为力物乃倾。
将军誓守不誓战,战士避死不避生。
杀人饱厌敌自去,长安有道谁当行。
黄尘漫漫愁杀人,但见蔽野鸡群鸣。
河东游子泪如雨,眼花落日迷秦城。
长安道,无人行,长安城中若为情。
高山有峰不复险,大河有浪亦已平。
向来百二秦之形,秪今百二秦之名。
我闻人固物乃固,人不为力物乃倾。
将军誓守不誓战,战士避死不避生。
杀人饱厌敌自去,长安有道谁当行。
黄尘漫漫愁杀人,但见蔽野鸡群鸣。
河东游子泪如雨,眼花落日迷秦城。
长安道,无人行,长安城中若为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衰败荒凉的长安城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用通俗的画面语言传递深刻的社会批判。
开篇"长安道,无人行"的重复强调,立刻营造出死气沉沉的氛围。原本繁华的街道长满杂草,高山大河这些天然屏障也失去了防御作用,暗示国家已丧失抵御外敌的能力。
中间部分点明问题根源:国家的坚固不在于地理优势,而在于人的作为。诗人讽刺将士们只知死守不敢出战,士兵们贪生怕死。敌人杀够了自行退去,更突显守军的无能,这样的长安城谁还敢来?
最后用"黄尘蔽野""鸡群乱鸣"的荒芜画面,加上游子泪如雨的细节,强化了衰败的视觉冲击。落日中模糊的秦城,象征着昔日辉煌的彻底消逝。
全诗最震撼的是对人性懦弱的揭露——地理屏障会失效,但真正的危险来自人心的溃败。这种对军心涣散、国民精神萎靡的批判,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警醒意义。诗人用通俗意象构成的"国家体检报告",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没有精神脊梁的国土,终将变成荒草丛生的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