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重游白衣尼庵

黄叶凄风散碧岑,禅关寥寂至于今。
侬因爱竹重相访,尼亦看经未可寻。
四面短垣浮野色,数声高鸟入空林。
闺中暂可停针线,仙梵频闻一洗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重访尼姑庵的宁静场景,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交融。

开篇用"黄叶""凄风"点明秋日萧瑟,庵院孤零零地坐落在山间,显得格外冷清。诗人说自己因为喜爱这里的竹林而再次造访,但庵里的尼姑正在念经,不便打扰——这个细节既展现了诗人的雅兴,也体现了对修行者的尊重。

中间四句像一组镜头:矮墙外是辽阔的秋野,几声鸟鸣穿透寂静的树林。这些描写看似简单,却用"浮野色""入空林"这样动态的词语,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我们仿佛能看见野色在墙头流动,听见鸟鸣在林中回荡。

最后诗人说暂离闺阁的女红,在这里听着诵经声洗涤心灵。这里的"洗心"特别生动,把宗教体验比作清洗尘埃,让人瞬间理解那种精神净化的感受。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探访写得充满禅趣:秋风、竹林、诵经声这些元素自然组合,既呈现了清幽的物理空间,又暗示了超脱的精神空间。诗人没有刻意说理,但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