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风物的生动画面,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传递出深远的意境。
前两句"乱石呀声大小湾,石中无玉作连环"写的是江边景象:江湾处乱石嶙峋,水流冲击石头发出声响。诗人说这些石头里没有美玉,也不能像玉环那样完美相连。这里用"无玉"暗示现实的缺憾,与后文形成对比。
后两句"楚江风浪吴烟雨,翠锁修眉八字山"笔锋一转,将视线拉远:楚地的江上风浪与吴地的烟雨交织,远处青翠的山峰像女子修长的眉毛,又像"八"字一样展开。这里用拟人手法,把青山比作美人的眉毛,顿时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通过声音(呀声)、色彩(翠色)、形态(八字山)多角度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用"无玉"的遗憾反衬出自然山水的天然之美 3. 把静态的山水写得灵动有生气,尤其是"修眉"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4. 短短四句就融合了楚江、吴雨两个地域的特色,展现出开阔的视野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以及一份超脱物欲的闲适心境。
王逢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