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为悼念已故的左丞相郇公(余处恭)而写的挽辞。全诗通过赞颂郇公的品德功绩,表达了对这位国家栋梁逝世的痛惜之情。
首联"上圣临三极,维师正百工"用比喻手法,将郇公比作辅佐圣君的贤相。"三极"指天、地、人三才,暗示郇公辅佐皇帝治理天下;"正百工"则赞扬他统领百官、整顿朝纲的才能。
中间两联通过历史典故来赞美郇公的品德: - "忠清两杨绾"用唐代名臣杨绾的清廉正直来比喻郇公 - "诚一再温公"以宋代名相司马光(温国公)的忠诚可靠来形容郇公 - "衡狱摧天柱"用天柱山崩塌的意象,比喻郇公去世如同国家失去支柱 - "明堂失栋隆"将郇公比作朝廷大厦的栋梁,强调他的重要性
尾联"初元得名相,不待卦非熊"用周文王得姜子牙的典故,说郇公这样的贤相不是靠占卜得来的,而是难得的治国人才,进一步突出他的珍贵。
全诗语言凝练,善用比喻和历史典故,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敬重,又暗含对国家失去贤相的忧虑。通过将郇公比作历史上的名臣和建筑物的支柱,生动展现了他在朝堂上的重要地位和崇高品德。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