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岳恒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厚重感,同时暗含对朝代兴衰的感慨。
前四句写恒山的地理与历史地位:开篇点明恒山是北方名山,用"虎踞龙蟠"形容山势雄伟,像守护王朝的屏障。"一统舆图"指国家统一版图的功绩归于帝王,而百姓千年香火祭祀则因相信山神护佑的力量——这里隐含对自然神力与人间皇权的双重敬畏。
中间两句用画面感极强的自然景观展现恒山之美:"芙蓉"(山峰)倒映在桑乾河水中,古柏随风摇曳似能触及银河。这两个超现实的想象(山影浸水、树摇天河)突显恒山连接天地的神奇气质。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盛景联想到历史伤痕:明朝曾在此割让领土,诗人质问"当年山神显灵到底为谁而战?"这个反问既讽刺统治者无能,又暗叹山河永恒而人事无常。全诗在壮美山水与沉痛历史间形成张力,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