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张公子万斛园上小集各赋一物得桔槔
凿木前人制,收泉易卦称。天机无害道,人巧合成能。
壤脉涓涓出,川流搰搰升。入晴常作雨,当暑欲生冰。
菜甲青敷地,花容赤绕塍。弥令幽兴剧,顿使化工增。
坐爱平畦广,行怜曲水澄。灌园今莫笑,此地近于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田园灌溉工具"桔槔"(类似杠杆提水装置)在园中的妙用,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处的田园乐趣。
前四句讲桔槔的智慧:古人凿木造的这个工具,像《易经》里说的"收泉"一样巧妙。它既遵循自然规律(天机),又发挥人的巧思。
中间八句生动描写桔槔的工作场景:水流从土壤里细细渗出,通过桔槔"咕嘟咕嘟"地提上来。晴天能制造人工雨,暑天仿佛能生出冰霜。浇灌得蔬菜青翠铺地,花朵红艳绕田埂。这景象让诗人兴致盎然,觉得连大自然都变得更美了。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感受:他喜欢看平坦的菜畦和弯曲的清水渠。并幽默地说"别笑话我们还在人工浇园",因为这里靠近古代隐士于陵子住的地方,暗指自己也有隐逸之趣。
全诗把普通的农具写得充满诗意,通过"天机"与"人巧"的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诗人用"作雨"、"生冰"等生动比喻,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水花四溅的浇灌场景,闻到泥土与植物的清香。最后借古喻今,表达了淡泊名利的田园情怀。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