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咏汤婆子二首(选一)

温存博得老奴怜,毕世何曾近少年。
故态脚频加腹上,同心结总叩胸前。
入冬始有相思意,到晓从无不散缘。
竹氏夫人还命薄,早随秋扇一时捐。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汤婆子(古代取暖用的热水壶)比作一位命运坎坷的女子,写得既幽默又心酸。

前两句说汤婆子像个温顺的老仆人,一辈子都没机会亲近年轻人("少年"暗指夏天)。这里用"老奴"自嘲,暗示它只能伺候老人,透着股辛酸。

中间四句用双关语描写汤婆子的使用场景:人们总把脚压它肚子上取暖("脚加腹上"),系带子时在它胸前打结("同心结")。冬天才被想起("相思意"),天亮就被抛弃("不散缘"反着说),像极了被利用完就丢的薄命人。

最后两句更绝:把竹编的汤婆子称为"竹氏夫人",说它比秋天被扔的扇子还惨——扇子好歹用过一季,汤婆子刚入冬就被用坏了。这里用"秋扇见捐"的典故(比喻女子失宠),把日常物件写出了深宫怨妇的悲剧感。

全诗妙在把取暖工具写出了人情冷暖。表面写物,实则暗讽世态炎凉——需要时百般亲密,用完后立刻抛弃。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让普通生活用品也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