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用简单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情感。
前两句"掾死缘非使,儿要哭未休"直接交代了悲剧:一个官员(掾)不是因公殉职,而是死于非命,他的孩子为此哭得停不下来。这里没有说具体死因,但"缘非使"三个字暗示死亡带着冤屈或不公,孩子的哭声更强化了悲剧感。
后两句"旧时亭下泪,疑与水长流"把悲伤升华成永恒的画面:过去在河内亭下流的眼泪,仿佛化作亭边的河水永远流淌。这里用"水长流"这个自然景象,把瞬间的悲痛变成了绵延不绝的哀思,就像那亭下的河水一样不会干涸。
全诗短短二十字,却包含了三个层次:死亡事件本身、亲人无法停止的悲痛、最后将这种悲痛融入自然景观成为永恒。诗人用最朴素的语言("哭未休""泪""水长流"),把人间悲剧写得既具体又空灵,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具体的伤痛,又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命哀愁。这种把个人悲剧与自然永恒相结合的手法,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张尧同
张尧同,秀州(今浙江嘉兴)人,仕履未详。清《四库总目提要》据诗中有咏潘师旦会景亭、赵衮赵老园,定为宁宗以后人。著作已散佚,仅流传《嘉禾百咏》一卷。张尧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所收《嘉禾百咏》为底本,校以影印《宋元方志丛刊》所收《至元嘉禾志》卷三一,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