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回忆年轻时在唐昌寺与治平和尚交往的感怀之作,语言质朴却充满深情。
前两句"老来长忆唐昌寺,剃发染衣情未磨"直白地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剃发染衣"指代出家为僧的场景,虽然岁月流逝,但当年与治平和尚的真挚情谊从未淡忘。这种"老来回忆青春事"的写法很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万叠山高又涧急"勾勒出唐昌寺险峻的地理环境,而"仲宣楼上月明多"则突然转入宁静的夜景描写。这种强烈的动静对比,既展现了修行环境的艰苦,又暗示了精神世界的澄明。特别是"月明多"三字,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既实写月光皎洁,又暗喻佛法的光明智慧。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个人情感与修行感悟自然融合。作者不直接说佛法高深,而是通过"高山急涧"与"明月高楼"的意象对比,让读者自己体会修行者超越尘世烦扰的精神境界。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白的说教更有感染力。
释云岫
释云岫(一二四二~一三二四),字云外,号方岩,俗姓李。庆元府昌国(今浙江舟山)人。师事直翁,遍叩丛林名宿。初住慈溪之石门。历象山智门、明州天宁。继以三宗四维推挽继竺西坦席,升住天童。元泰定元年卒,年八十三(《语录》附录东明慧日《哭云外老人》注)。为青原下十八世,直翁举禅师法嗣。有《云外云岫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