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赴科举考试的场景,充满鼓励和期许。
开头两句“凉露滴宫槐,黄花映古苔”用秋日清晨的露水、槐树、菊花和青苔营造出清冷而庄重的氛围,暗示考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秋风芹泮别,曙日棘闱开”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芹泮”指学宫,象征读书人的身份;“棘闱”是考场的别称,天刚亮考场就开放,暗示考试即将开始。
“战胜应谁敌,名香得意回”是鼓励的话,意思是“以你的才华,考场上有谁能胜过你?一定能金榜题名,带着荣耀归来。”
最后两句“知君经济手,不愧子云才”是赞美和肯定。“经济手”指治国安邦的才能,“子云”指汉代大儒扬雄,意思是“我知道你有治国之才,你的才华绝不输给扬雄这样的贤士。”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写出了秋日送别的场景,又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信任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读来令人振奋。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