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梢月

院静无声。天边正、皓月初上重城。群木摇落,松路径暖风轻。喜揖蟾华当松顶,照榭阁、细影纵横。杖策徐步空明里,但襟袖皆清。
恍若如临异境,漾凤沼岸阔,波净鱼惊。气入层汉,疑有素鹤飞鸣。夜色徘徊迟宫漏,渐坐久、露湿金茎。未忍归去,闻何处、重吹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展现了寂静、纯净、幽深的自然美。接下来我将逐一分析这首诗词的内容。

首先,诗人描述了一个非常安静的院落,没有任何声音,只有皓月刚刚升起,照亮了整个城市。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而祥和。接着,诗人描绘了树木在风中摇曳,落叶飘零的场景,但松树的路径上却温暖而风轻,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

然后,诗人欣喜地看到月亮升到了松树的顶端,照耀着庭院和楼阁,月光斑驳,纵横交错。他拄着拐杖,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漫步,感受到月光的清凉和宁静。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接着,诗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异样的境界。他看到了宽阔的河岸、清澈的水波和惊动的鱼儿。他感受到气息进入云层,仿佛有鹤在空中飞翔。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然后,诗人描述了夜晚的徘徊和时间的流逝。他长时间地坐在露水中,直到露水湿透了花茎。他不忍离去,听到了笙的声音从远方传来。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夜晚的沉醉和留恋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自然的美,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纯净、幽深的境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夜晚的沉醉和留恋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整首诗词语言优美,通俗易懂,让人回味无穷。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