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矶歌呈姚陟山先生

黄鹄矶上鸺鹠呼,鄂王城头鬼张弧。
乱兵歘起抚军徂(抚军徂:指常大淳巡抚殉国事。),从容就义叶大夫。
街北巷南坐狗屠,长官往往遭拘俘。
苍头手挽金仆姑(金仆姑:鲁之良矢名。指代名箭。),乞儿腰悬玉鹿卢⑴。
丹书鱼腹丛祠狐⑵,乱阶实始于僧雏。
督学使者披氍毹⑶,踉跄出走城西隅。
家世生长苕霅⑷区,出门咫尺须人扶。
一朝短衣窜榛芜,鸡鸣出郭午未餔。
斜阳草店卧泥涂,荆棘刺体无完肤。
此身乃脱黄巾污⑸,变故可怜起须臾。
狗鼠偷窃依萑苻⑹,惜哉中丞幕府粗。
徙薪曲突一筹无,坐令闾左倒仓储。
豢养凶人同螔蝓⑺,扁舟汗漫太白湖。
邂逅沔阳旧生徒,㸐火燎衣水浇趺。
坐定屈指算狂徒,三旬藁街⑻悬头颅。
亡何将军果援枹,胁从窜伏渠魁诛。
澄清江汉息戎軥,泽宫无恙草花荂。
先生就舍省画厨,红签碧轴雨沾濡。
白昼纵横鼪与鼯,东望故里吴兴郛。
千寻古松千尺梧,洼樽亭子松雪图。
归去招寻故人俱,菰城为园且荷锄。
时清不用谈兵符,有暇且泛前溪舻。
不然采药东海娱,金银宫阙探蓬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动荡景象和普通人的苦难,同时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战乱惨状(开头到"荆棘刺体无完肤") 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战争爆发后的混乱:黄鹄矶上猫头鹰哀鸣(预示不祥),城头鬼影张弓(形容恐怖氛围),官员殉国、大夫就义,街头混混摇身变成武装暴徒,连乞丐都挂着名贵佩剑。诗人特别描写一个文弱书生逃难的狼狈相——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读书人,在荆棘丛中爬行,浑身是伤,只为躲避乱兵。

2. 反思战乱根源("此身乃脱黄巾污"到"泽宫无恙草花荂") 指出动乱源于官府管理不善:像养蛊一样纵容地痞流氓,最终酿成大祸。不过局势很快被军队平定,暴徒头目被悬首示众,学校(泽宫)也恢复了宁静。这里暗含对当权者疏于防范的批评。

3. 向往平静生活(最后部分) 诗人劝慰姚先生:既然书院藏书已遭鼠咬虫蛀,不如回吴兴老家。那里有古松梧桐、名人字画,可以种菜、泛舟、采药,何必再谈论打仗的事呢?最后用"探访蓬莱仙岛"的想象,表达对远离战火的渴望。

艺术特色: - 像纪录片镜头般真实:从猫头鹰叫到乞丐抢剑,每个画面都充满乱世细节 - 对比强烈:前半段血腥混乱与后半段田园幻想形成鲜明反差 - 借古讽今:表面写历史事件,实则暗喻当时社会问题

核心情感: 通过个人遭遇折射时代悲剧,在揭露战争残酷的同时,更可贵的是传递出超越苦难的生活智慧——当无法改变大环境时,守护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勇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