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 其一百五十三

一切数句非数句,□你玄言并好注。
灵明烜赫塞虚空,不住色声光布施。

现代解析

这首《證道歌 其一百五十三》虽然来自古代,但我们可以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它的精髓,让它更容易理解。

“一切数句非数句”,这句话有点像说“一切看似具体的话语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意义”。就像我们平常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在佛教思想里,这句话意味着真理或道是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因为语言本身是有限的,而真理却是无限的。

“□你玄言并好注”,这里的“□”可能是一个缺字或误字,我们姑且理解为“玄言”,也就是玄妙难解的教义或言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最深奥难懂的教义,也有人愿意去解读和注释。这反映了人们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和向往。

“灵明烜赫塞虚空”,这里的“灵明”指的是清晰明亮的意识、纯粹的精神状态;“烜赫”形容非常显赫、鲜明,这里用来形容那种清晰明亮的状态是充满整个空间的,就像光一样照亮了整个虚空。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的心灵达到了一种清澈透明、无所不包的状态。

“不住色声光布施”,“色、声、光”在这里指的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颜色、声音、光亮,更深层次地来说,指的是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现象和信息。而“不住”则是说这些现象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是变化无常的,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样,虽然看起来清晰,但是一旦你不动,它又变了。最后一句的“布施”在这里意为给予或分享,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即使面对变化无常的现象,我们也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给予、分享自己的智慧和善意。

整首诗传达了佛教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即真理是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内心修养达到一种清明的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生活中的变化。这鼓励人们不断地探索和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去体验更深层次的真理和智慧。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