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戴山游眺偕黄孝廉陈茂才

积雨限游步,超然怀远观。虽微千仞冈,孤岑且流玩。

冀展东山望,一写川上叹。如何方此时,气雾郁未散。

玄云蔽白日,八表洞漫漫。川原近莫觌,安能□云汉。

耳目既罕适,沉忧将何缓。感兹一以悟,滞景中自乱。

内照苟昭旷,通蔽非所间。由来君子道,尸居或龙见。

伏雌乃默化,何必收摇翰。去矣齐物变,卑栖永遗患。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雨后登山远眺的感悟,核心思想是:即使环境压抑,内心依然可以保持开阔。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想登山却受阻(前八句) 诗人被连绵阴雨困住,好不容易等到雨停,想登上小山远眺放松。他期待能看到开阔的景色,排解心中郁闷。但没想到山上雾气弥漫,连近处的河流平原都看不清,更别说远方的云天了。这里用"玄云蔽白日"暗示现实环境的压抑。

2. 由外转内的思考(中间六句) 既然眼睛看不到远方,耳朵听不到清音,诗人开始转向内心寻找答案。他突然醒悟:外在的阻碍其实源于自己内心的混乱。只要内心通透明亮,外界的阻碍就变得不重要了。这里"内照苟昭旷"是诗眼,意思是只要内心澄明。

3. 悟出人生道理(最后六句) 诗人联想到君子的处世之道:真正的智者既能像静卧的尸骸般低调(尸居),也能像飞龙般显达(龙见)。就像母鸡孵蛋看似静止,其实在孕育生命(伏雌默化)。他决定放下执念,顺应自然变化,安于平凡以避免烦恼。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登山遇雾的日常小事,引发出深刻的人生思考 - 提出"内心通透比外在环境更重要"的积极态度 - 最后用"母鸡孵蛋"的生动比喻,说明静默中蕴含力量的道理

现代启示: 当我们被现实困境所困时,与其强求改变外部环境,不如先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时候静下心来沉淀,反而能找到新的出路。就像诗人在雾中登山,最终悟出的人生智慧比看到的风景更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