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友人相聚的闲适场景,充满自然意趣和隐逸情怀。
前两句写景:一条幽静的小路通向深处,一缕炊烟袅袅斜升。用"阴阴"形容小径的幽深,用"去去"表现炊烟的飘散,画面宁静而有生活气息。
中间四句写聚会之乐:在江边亭子里频频举杯畅饮,正好赶上岩边的桂花盛开。吹奏的笛声惊飞了树上的黄莺,手持钓竿搅散了水中的晚霞。这里"岩桂逢花"点明秋日时节,"吹笛惊鸟"的细节让画面突然生动,而"赤霞"的暖色又为秋夜增添温度。
最后两句赞美友人:看你神采飞扬、灵气十足,什么时候能乘仙船得道升天呢?"仙槎"的典故既是对友人风度的赞美,也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用白描手法,通过小径、炊烟、江亭、桂花、黄鸟、晚霞等意象,营造出闲适淡雅的秋夜氛围。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通过"惊黄鸟"、"散赤霞"等动态描写让画面活了起来,最后以玩笑式的仙船典故收尾,更显友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