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菩苑小饮
江山天助,正低斟浅唱,漫追黄九。
欲托浮云相问讯,未是雕虫先朽。
意本芳菲,词多忠爱,几辈才量斗。
衣襟空翠,玉屏张自山后。
曾试走马松楸,沧州残照,不尽萧萧柳。
射虎屠龙归袖手,岁月峥嵘非旧。
风荡鞭丝,路环车辙,笑指旂亭酒。
菩提无树,万牛奚事回首。
欲托浮云相问讯,未是雕虫先朽。
意本芳菲,词多忠爱,几辈才量斗。
衣襟空翠,玉屏张自山后。
曾试走马松楸,沧州残照,不尽萧萧柳。
射虎屠龙归袖手,岁月峥嵘非旧。
风荡鞭丝,路环车辙,笑指旂亭酒。
菩提无树,万牛奚事回首。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文人饮酒时的感慨,既有对才华的自信,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最后以豁达的心态看淡一切。
开头“江山天助”三句,写的是作者在美景中饮酒低唱,追慕古代词人黄庭坚(黄九)。他觉得自己写的词不是雕虫小技(指无用的文字),而是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意本芳菲”三句,自信地说自己的词意境美好,充满忠诚与爱,才华不输他人。“衣襟空翠”两句,用衣服被山色染绿、屏风般的山峰作比喻,展现自然美景。
下半段情绪转折。“曾试走马松楸”三句,回忆过去在松林坟地骑马、看夕阳残照、听柳树萧萧的落寞场景。“射虎屠龙归袖手”两句,感叹曾经有射虎屠龙的壮志(比喻大作为),如今只能袖手旁观,岁月已经改变了一切。“风荡鞭丝”三句又回到现实,写风中赶路的场景,笑着指向酒馆的旗子,准备继续饮酒。
最后两句最妙,化用佛教典故“菩提本无树”,说既然菩提树都不存在(指不要执着),何必像万头牛一样固执地回头张望(比喻放不下过去)?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一种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在豪放中带着细腻,既有对才华的骄傲,也有对时光无情的唏嘘,最后用佛理化解心结,显得洒脱通透。语言上善用比喻(如射虎屠龙喻抱负),画面感强(山色染衣、残照柳树),能让读者清晰感受到情绪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