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秋闺
霜浓绮阁,却无几、又是阳和时节。
玉树凋残花落尽,都剩寒藤枯柮。
曲径遥观,新妆点缀,顿觉丰姿别。
西宫南内,应许太真娇怯。
爱他淡冶轻盈,似将春信,预向西风说。
枝上幽禽啼不住,也是鲜妍可悦。
花萼楼前,长生殿里,染就芙蕖颊。
云筛月印,萧萧那怕飞雪。
玉树凋残花落尽,都剩寒藤枯柮。
曲径遥观,新妆点缀,顿觉丰姿别。
西宫南内,应许太真娇怯。
爱他淡冶轻盈,似将春信,预向西风说。
枝上幽禽啼不住,也是鲜妍可悦。
花萼楼前,长生殿里,染就芙蕖颊。
云筛月印,萧萧那怕飞雪。
现代解析
这首《念奴娇 秋闺》描绘了一幅秋日闺阁的唯美画面,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秋天独特的生命力。
上阕开篇用"霜浓"点明深秋时节,但诗人却说"又是阳和时节",暗示秋日也有温暖的一面。随后用"玉树凋残"与"寒藤枯柮"的对比,突出秋天萧瑟中的生机。当诗人远望曲径时,突然发现新妆点缀的别样景致,就像杨贵妃(太真)在西宫南内的娇美姿态。
下阕转入更生动的描写。诗人喜爱这份"淡冶轻盈"的秋色,仿佛春天提前给秋风捎来了消息。枝头鸟鸣不断,为秋景增添鲜活气息。接着联想到花萼楼、长生殿这些皇家建筑,用荷花(芙蕖)比喻美人面颊,将自然景色与人文典故巧妙融合。最后以"云筛月印"的朦胧月色作结,说这样的景致连飞雪都不怕,突出了秋景的坚韧之美。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是写秋闺,却处处透着春意;表面写景,实则抒情。诗人用杨贵妃的典故,将自然秋色比作美人,赋予秋天温柔娇媚的特质。这种将季节拟人化的写法,让萧瑟的秋景焕发出别样魅力,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