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日御园放河灯

恰惜秋湖见败蕖,金莲万朵霎时舒。漂风不谢光无定,夺月常浮艳有馀。

梵呗盂兰初夜举,中元灯火二年疏。陡思避暑山庄景,诗稿重看隔岁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皇家园林里放河灯的场景,充满画面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四句写河灯之美:
1. 开篇用"败蕖"(凋谢的荷花)反衬,说原本萧瑟的秋日湖面,突然被万盏金莲般的河灯点亮。"霎时舒"三字让读者仿佛看到千万盏灯瞬间绽放的震撼画面。
2. 后两句更绝:河灯在风中摇曳却不熄灭("不谢"),光芒流转如同与明月争辉,水面倒影让灯火显得更加绚烂。"夺月""艳有馀"这种夸张手法,把河灯写得比月亮还耀眼。

后四句转入人生感慨:
1. 中元夜的诵经声("梵呗盂兰")响起,诗人突然意识到:这已是自己第二年在异乡过中元节。"二年疏"透露出对家乡的思念。
2.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想起去年在避暑山庄看到的景色,翻看旧诗稿时,发现已经过去一年。这里用"陡思"(突然想起)和"隔岁"(跨年)形成强烈的时间对比,让人感受到时光飞逝的惆怅。

全诗妙在:
- 用"败蕖变金莲"的强烈视觉对比,展现中元夜的神奇转变
- "光无定""艳有馀"六个字就把流动的灯火写活了
- 从热闹场景突然转入个人回忆,产生"欢乐中的孤独"这种复杂情感
- 最后用翻旧诗稿的细节,让时光流逝变得具体可感

就像我们看节日烟花时,突然想起去年此时和谁在一起——这种瞬间的恍惚感,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