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王粲
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
伊洛既燎烟,函崤没无像。
整装辞秦川,秣马赴楚壤。
沮漳自可美,客心非外奖。
常叹诗人言,式微何由往。
上宰奉皇灵,侯伯咸宗长。
云骑乱汉南,纪郢皆扫荡。
排雾属盛明,披云对清朗。
庆泰欲重叠,公子特先赏。
不谓息肩愿,一旦值明两。
并载游邺京,方舟泛河广。
绸缪清燕娱,寂寥梁栋响。
既作长夜饮,岂顾乘日养!
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
伊洛既燎烟,函崤没无像。
整装辞秦川,秣马赴楚壤。
沮漳自可美,客心非外奖。
常叹诗人言,式微何由往。
上宰奉皇灵,侯伯咸宗长。
云骑乱汉南,纪郢皆扫荡。
排雾属盛明,披云对清朗。
庆泰欲重叠,公子特先赏。
不谓息肩愿,一旦值明两。
并载游邺京,方舟泛河广。
绸缪清燕娱,寂寥梁栋响。
既作长夜饮,岂顾乘日养!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王粲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贵族公子在乱世中漂泊的复杂心境。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贵族身世与乱世遭遇
开头交代主人公出身陕西的显贵家族,但遭遇汉末动荡(提到周幽王、汉桓帝等昏君时代),洛阳一带战火连天,被迫离开故乡逃往南方(楚地)。这里用"幽厉""桓灵"等历史乱世比喻当时的社会崩溃。
2. 漂泊中的矛盾心理
虽然觉得南方沮漳河风景不错,但作为异乡人始终无法真正快乐。"式微"引用《诗经》,表达对家族衰落的叹息。路上看到诸侯们打着勤王旗号争权夺利("云骑乱汉南"),暗示乱世中各方势力的混战。
3. 人生转机与复杂感受
后来遇到贤明的统治者(可能指曹操),获得赏识来到邺城。诗中用"排雾见阳光"比喻时来运转,但又用"长夜饮"暗示这种安逸可能只是暂时的麻醉,暗含对未来的隐忧。最后两句特别耐人寻味:表面上在享受宴饮之乐,但"梁栋响"的寂寥声透露出内心深处的空虚不安。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我们看到乱世中人就像暴风雨中的小船,即使暂时靠岸也难消恐惧。那些华丽的宴会场面背后,藏着对命运无常的深刻认知。这种"在欢乐中听见阴影"的写法,比直接哭诉苦难更有力量。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