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州在战乱后的衰败景象,充满悲凉与讽刺。
开头两句用"鼓角哀"和"草堆堆"直接勾勒出荒芜场景——曾经军事要地粤秀山前只剩凄凉的号角声,越王台边野草丛生。这里通过今昔对比,暗示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中间四句用强烈对比展现社会乱象:一面是"飞龙白日旌旗闪"的军队耀武扬威,一面是"独骥黄尘"中疲惫的侦察兵;权贵们摇身变成军官幕僚("麾下客"),商人却被硬推上治国之位。这种错位描写,辛辣讽刺了当时用人制度的荒唐。
最后两句点明灾难根源:十年间官府对富户的盘剥("诛求")导致民生凋敝,连高大树木("乔木")都遭了殃。这里"巨室"与"闾巷"形成对比,说明无论贫富都难逃厄运。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荒芜的战场、飞扬的尘土、混乱的权贵、破败的街巷,共同构成一幅社会崩坏图。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渗透着对乱世的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