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心境,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厌世逃名者,谁能荅姓名"是说:一个厌倦世俗、逃避名利的人,谁还会在意自己的姓名呢?这里塑造了一个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他不愿被名声所累,连自己的姓名都觉得是负担。
后两句"曾闻王乐否,眷取路傍情"运用对比手法:你听说过帝王将相的享乐生活吗?但我更眷恋路边平凡的人情风景。这里的"王乐"象征权贵生活,"路傍情"代表普通人的真情实感,通过对比突出了隐士淡泊名利、珍视朴素生活的情感。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传递的生活态度: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于内心的选择。诗人用"白衣叟"(穿白衣的老者)这个形象,生动展现了看破红尘、返璞归真的智慧。这种追求心灵自由、在平凡中发现美好的生活哲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