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时隔六年重访疏山寺的感悟,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超脱世俗的禅意。
前两句"重访招提恰六年,松风萝月故依然"像在唠家常:六年没来这寺庙了,发现松树间的风声、藤萝间的月光还是老样子。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中自然之物的永恒。
后两句"世间万事都休问,燕坐看山是好禅"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作者说:别管那些烦心事了,像燕子一样安静坐着看山,就是最好的修行。这里用"燕坐"这个生动的比喻,把打坐参禅说得像小鸟歇脚一样自然随意,打破了人们对禅修严肃刻板的印象。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禅理藏在日常景象中:松风萝月是随手拈来的景物,看山是人人会做的平常事,但组合在一起就呈现出"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境界。作者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禅不在远方,就在放下执念、静心感受当下的能力里。这种将生活琐事提升到哲学高度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赵时焕
赵时焕(一二○一~一二五七),字文晦,初名时敏,字克勤,晋江(今福建泉州)人。魏王廷美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三)。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授侯官尉。理宗淳祐五年(一二四五)除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八年,出知抚州,移端州,改广西提刑。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提举江西茶盐司。五年卒,年五十七。著有《耻斋杂稿》,已佚。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八《赵克勤吏部墓志铭》。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