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神童胡元弼元英从其父胡庭俊归秋浦

西湖清丽春雨馀,子今欲去其焉如。九华插天远在望,三月不见愁容舒。

二儿奔逸汗血驹,辈视长离与鹓雏。去年冒雪来其俱,一鸣上国惊群儒。

书不负人人负书,公卿岂应终犁锄。惠然过我骑甚都,萧萧晚吹飘襟裾。

借问能留旬月无,吾亦理棹其归夫。为言与君不同涂,蔼峰松竹鸣笙竽。

奇童小友良不诬,异哉老蚌生双珠。君之是行亦荣欤,三胡盛事喧州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送别一位名叫胡庭俊的朋友,以及他的两个神童儿子胡元弼和胡元英回秋浦老家的事。

开头描写西湖春雨过后的清新美景,但朋友要离开了,诗人感到不舍。九华山虽然远远就能看见,但三个月不见朋友还是会想念。这里用美景反衬离愁,显得更深情。

接着夸朋友的两个儿子像快马和小凤凰一样优秀。去年他们冒雪来京城,一露面就让京城的学者们惊叹。这里用"汗血驹"(名贵快马)、"长离""鹓雏"(传说中的神鸟)比喻两个孩子才华出众。

诗人感叹:读书确实能改变命运,有才华的人不该埋没在田间。朋友来拜访时风度翩翩,晚风吹动衣襟的样子很潇洒。诗人甚至问能不能多留几天,但自己也准备回家了。

最后点明朋友和自己人生道路不同,用"蔼峰松竹"形容朋友家乡的宁静高雅。特别称赞两个孩子像老蚌生出的珍珠一样珍贵,朋友这一家子的美名已经传遍乡里。

全诗通过送别场景,既赞美了朋友一家的才华,又表达了真挚的友情。用很多生动的比喻(快马、凤凰、珍珠)来突出两个神童的非凡,同时西湖春雨、松竹笙竽等意象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氛围,让离别的惆怅显得温暖而不悲伤。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