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雅致的书斋小景,充满生活情趣。诗人把竹子移栽到书斋旁,茂密的竹叶让炎热的夏天也变得清凉宜人("虚斋要使暑天寒")。这里不仅是乘凉的好地方,竹影摇曳的姿态更给人带来宁静的观赏乐趣("移得扶疏惬静观")。
后两句突然转向动态描写:清风吹过屋檐发出悦耳声响("好风生殿角"),而泥土下的春笋也正蓄势待发,仿佛要和春天的尾声来一场生机勃勃的竞赛("春笋斗春阑")。诗人通过"斗"这个字,把春笋拟人化,让静止的景物突然有了活泼的动感。
全诗妙在动静结合——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感;既有视觉的清凉(竹荫),又有听觉的享受(风声);既享受当下的宁静,又暗含对生命力的期待(春笋)。这种从日常小景中发现诗意的生活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