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南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作客他乡的闲适心情。
前四句写南园春景:花木精神抖擞地展现着各自的美,是谁打造了这样美好的南园?黄莺在枝头唱着春风里的思念,杜鹃声中还留着清晨木屐踏过的痕迹。这里用"栗留"(黄莺)和"鶗鴂"(杜鹃)两种鸟鸣,配合"春风思""晓屐痕"的细节,营造出春日清晨的鲜活画面。
中间两句写园中景物:屋檐外的梅花和矾花像兄弟般并立,栏杆前的竹子与鹤仿佛父子相承。诗人用"兄及弟""子生孙"的拟人手法,把植物和动物写得像一家人,让整个园子充满温馨的家庭氛围。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虽然我还是个短期作客的旅人,但只要兴致来了,就会直接敲门造访。这里的"打门"不是真的用力敲门,而是形容随性而至的拜访,展现了诗人不拘礼节的洒脱性格。
全诗用轻松活泼的笔调,把普通的花鸟景物写得生动有趣,特别是用家庭关系来形容自然景物,既新颖又亲切。最后两句更是画龙点睛,让读者看到一个热爱生活、率真自然的诗人形象。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