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挽涂》是悼念一位名叫涂老的海南诗人。全诗通过几个生动细节,展现了这位诗人的风骨与才华,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前辈的敬仰与遗憾。
前四句勾勒涂老的形象:他不仅是海南诗人中的佼佼者("桃若竹"比喻其品格高洁),诗作更是超凡脱俗。写诗时习惯亲自执笔书写,字迹如"白玉钗头"般清秀挺拔,又似"金鼎足"般稳健有力——这三个比喻既夸赞其书法造诣,也暗喻其为人品格。
中间两句笔锋一转:随着"剑形一解"(可能指涂老去世或归隐),他的踪迹成谜,引得开元年间(盛唐时期)的才子们都追慕其风采。这里用历史典故,将涂老比作值得古人追逐的隐士高人。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作者作为后辈,因无法当面致敬("生刍束"指致祭的草料,代指悼念)而深感愧疚。万里之遥的距离(可能指阴阳两隔)更添悲痛,简单两句道尽对前辈的仰慕与遗憾。
全诗妙在虚实结合:既有"白玉钗""金鼎足"等具体意象让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又通过"开元诸子追逐"的想象拓展时空,最后回归真挚朴素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既看到一位风骨嶙峋的老诗人,又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文脉传承之思。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