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由邓尉坐罛船沿太湖滨抵渔洋湾登法华岭与观卿拈韵各赋五章 其一

九日乃溯流,古来无此法。
适兹泳游趣,遂与鱼鸟狎。
望望铜坑桥,前行出芦夹。
湖光三万顷,际眼穷一霎。
地尽日脚垂,天低浪头压。
近山浮蛟鼍,远艇点凫鸭。
奇怀洵旷荡,良会殊欣洽。
满载洞庭春,十分倾蘸甲(黄柑酿酒名洞庭春色见东坡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乘船游太湖的独特体验,充满了自然野趣和豪迈情怀。

前四句就很有意思:重阳节别人都登高,诗人却偏要反着来,乘船顺流而下玩水。这种"别人爬山我玩水"的叛逆感,立刻让整首诗活泼起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解锁重阳节新玩法"。

中间八句像航拍镜头般展开太湖风光:穿过芦苇荡,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三万顷湖面尽收眼底。这里用了"天低浪头压"这样充满压迫感的描写,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湖浪扑面而来的震撼。远处山影如巨兽浮水,小船像野鸭般点缀湖面,这种大小对比的写法特别有视觉冲击力。

最后四句诗人直抒胸臆:这么开阔的景色让心胸都舒畅了,更开心的是带着好酒(洞庭春色黄柑酒)和好友同游。这里用"十分倾蘸甲"的夸张说法,把痛饮美酒的畅快感写得淋漓尽致。

全诗妙在把传统节日过出了新意,用叛逆的玩水代替常规的登山,在浩瀚湖景中找到了别样的快乐。诗人像现代旅行博主一样,记录下这场说走就走的"非主流"重阳之旅,字里行间都是发现新玩法的兴奋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