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波门泛舟游北湖诸胜饮陆氏酒楼题壁四章 其一

贴岸平岚如睡女,偃堤荒柳似屯兵。
却看水色成云色,惯听鱼声乱鸭声。
恻恻凝寒留雪意,迟迟斜日负春情。
钱江一片东南汐,气荡吴山凤阙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游览北湖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冬日湖景的独特韵味。

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景:湖岸的雾气像睡着的女子般安静,堤上歪斜的枯柳如同驻守的士兵。这两个比喻一柔一刚,形成有趣对比,让静态的景物活了起来。

中间四句通过感官体验展现湖上氛围:湖水倒映天色变得像云一样朦胧,鱼跃声和鸭叫声交织成趣。虽然春寒料峭还带着残冬的寒意,但迟迟不落的夕阳又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这里用声音的"乱"和温度的"恻恻"这种矛盾感受,精准捕捉了冬春交替时节的特殊气息。

最后两句视野突然开阔:钱塘江的潮水涌动,水汽蒸腾中连远方的吴山和宫殿都显得格外明亮。这个宏大的结尾,把之前细腻的湖景观察一下子提升到天地交融的壮阔境界,就像镜头突然从特写拉成全景。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风景镜头,从近处的湖岸柳雾,到耳边的鱼鸭之声,再到远方的江湖山色,层层推进中带着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最妙的是在看似慵懒的冬日景象里,藏着春的萌动和自然的磅礴力量。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