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醉归
日晚颇欲归,主人若见留。
我非不能饮,老病怪觥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候。
造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平鸥。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我非不能饮,老病怪觥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候。
造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平鸥。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老人喝醉酒回家的故事,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幽默感,同时也透露出一些孤独和无奈。
诗的开头说天快黑了想回家,但主人热情挽留。老人解释自己不是不能喝,而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怕酒杯太满(暗示酒局规矩多)。他虽然想走,但碍于情面还是留下来继续喝。这里能看出老人既想遵从自己的意愿,又不得不照顾别人的感受的矛盾心理。
喝醉后回家路上,老人脚步踉跄,夕阳西下时路过一片竹林,想找户人家歇脚。遇到个老翁热情招呼他"君候"(对官员的尊称),老人连忙笑着摇头说"你认错人啦"。这个场景特别生动,既好笑又心酸——醉酒认错人本是平常事,但"君候"这个称呼暗示老人可能曾经有身份,如今却无人相识。
最后四句最耐人寻味:老人说自己早就没了算计别人的心思(机心),可心里还是像被海鸥惊扰的水面一样泛起涟漪。连田间老农都把他当外人,年纪大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里的"不平鸥"用得很妙,把那种表面平静却暗藏失落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就像看一部生活短片:热闹的酒局、踉跄的归途、认错人的尴尬,最后定格在老人孤独的背影。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强颜欢笑"的感觉——明明身体不适却要陪酒,明明孤独却用幽默化解尴尬,这种普通人面对生活时的韧性和无奈,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