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与诸兄为真率之约徘徊石马晚集保福偶成短句奉呈聊发一笑
春服明朝换,晴川涨绿阴。追随皆胜侣,邂逅即初心。
社迹莓苔古,禅扉竹树深。移尊真惜日,毕景共披襟。
俭德遵贤范,哇词愧雅音。清和应更好,逸想寄云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朋友们在暮春时节的一次雅集活动,充满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
开篇用"春服明朝换"点明时节——春天即将过去,人们要换下春装。第二句"晴川涨绿阴"用江水涨满、绿荫浓密的画面,烘托出初夏将至的生机盎然。
中间部分生动记录了这次聚会:诗人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们("胜侣")不期而遇,大家保持着最初相识时的真诚("初心")。他们在长满青苔的古社遗址、竹林深处的禅院中流连,举杯畅饮直到日落("毕景"),敞开衣襟享受晚风,完全沉浸在当下的美好时光里。
最后诗人谦虚地说自己遵循简朴美德("俭德"),觉得自己的诗句("哇词")配不上这样高雅的聚会。但转念又觉得这样清和美好的时光,正好可以放飞思绪,遥想远方的云中山峦("云岑")。
全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简朴、珍视友谊的生活态度。诗人用"莓苔古"、"竹树深"等意象营造出幽静古朴的氛围,又以"披襟"、"惜日"等动作传递出洒脱自在的心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份闲适与雅致。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