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侍者奔乃师丧诸公以偈乃求题其后

五逆从前恨阿斧,几思吞并老尸骸。
无端更被人撺掇,愤愤扶锹去活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黑色幽默的故事:

表面情节: 一个叫定侍者的人赶去参加师父葬礼,路上越想越气——原来他早就怨恨师父("阿斧"可能是对师父不敬的绰号),甚至多次想吞掉师父的老骨头。这时又被人煽风点火,干脆扛着铁锹去"活埋"师父,把葬礼变成泄愤现场。

深层讽刺: 1. 颠覆师徒伦理:佛教讲究"尊师重道",诗中徒弟却对师父怀恨在心,用"五逆"(佛教重罪)形容自己的怨恨,反差强烈。 2. 荒诞的报复:人都死了还要"活埋",这种不合逻辑的泄愤方式,凸显了怨恨的盲目可笑。 3. 人性的真实:即使修行者也可能被情绪支配,"被人撺掇"就失控,暗示人容易为自己的恶行找借口。

语言魅力: - "老尸骸"用词粗俗,故意打破对出家人的神圣想象。 - "愤愤扶锹"像漫画场景,愤怒又滑稽。 - 全诗像一场快进的小剧场,短短四句完成"起念-加戏-行动"的完整剧情。

现代启示: 这首诗像一面照妖镜,让我们看到: - 表面恭敬可能藏着扭曲的心理 - 情绪失控时人会做出荒唐事 - 修行未必能完全消除人性阴暗面

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一首"佛门叛逆者的大型翻车现场实录",辛辣又耐人寻味。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