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赏铜丝灯

太平京国万家灯,东巷徐家最有名。
金网漏光华月小,绣幡拖影綵云轻(咏物语工)。
尊前何用蛾眉舞,笔底能令鬼胆惊。
试问去年同赏者,天涯星散不胜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京城元宵节万家灯火的盛况,重点刻画了徐家制作的精美铜丝灯。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人情的温暖。

首联"太平京国万家灯,东巷徐家最有名"直接点明主题:太平盛世下,京城元宵灯火辉煌,而徐家制作的灯笼最为出色。这里用"万家灯"烘托节日氛围,用"最有名"突出徐家灯笼的地位。

颔联"金网漏光华月小,绣幡拖影綵云轻"具体描写灯笼的精美:金色的网格透出光芒,让月亮都显得黯淡;绣花的幡旗投下影子,像彩云般轻盈。这两句通过对比(灯笼光比月光亮)和比喻(影子如彩云),生动展现了灯笼的精致工艺。

颈联"尊前何用蛾眉舞,笔底能令鬼胆惊"转而写观灯感受:在这样精美的灯笼前,连美人的舞蹈都显得多余;灯笼的精巧工艺,连鬼神见了都会惊叹。这里用夸张手法,极言灯笼之美。

尾联"试问去年同赏者,天涯星散不胜情"笔锋一转,由景入情:想起去年一起赏灯的朋友们,如今已各奔东西,不禁感慨万千。这一联将节日欢乐与人生聚散相对照,增添了诗歌的深度。

全诗从热闹的节日景象入手,最终落脚于对友人的思念,既有对精美工艺的赞叹,又有人情冷暖的感慨。诗人通过一盏灯笼,既展现了太平盛世的繁华,又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惆怅,构思巧妙,情感真挚。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