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送族侄式颜

惜君才未遇,爱君才若此。世上五百年,吾家一千里。
俱游帝城下,忽在梁园里。我今行山东,离忧不能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写给族侄式颜的送别之作,字里行间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欣赏与牵挂。

前四句是长辈的掏心窝子话:"我可惜你怀才不遇(惜君才未遇),但又特别欣赏你的才华(爱君才若此)"。接着用两个比喻:说式颜这样的才俊五百年才出一个(世上五百年),在我们高家一千里范围内都难找(吾家一千里),这是极高的评价。

中间两句写他们的缘分:本来都在京城发展(俱游帝城下),现在突然要在梁园(今河南商丘)分别(忽在梁园里)。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我要去山东了(我今行山东),想到要和你分开就止不住地忧愁(离忧不能已)。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情感的碰撞:一边为晚辈的才华骄傲,一边又为离别伤感。就像现在长辈送孩子去外地发展,既为孩子有出息高兴,又舍不得孩子远行。诗人用"五百年""一千里"这种夸张说法,把这种矛盾心情写得特别鲜活,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能产生共鸣。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