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真宫歌
兴济旧县无垣墉,岿然独见崇真宫。
新雨洗来殿瓦绿,斜阳照出宫墙红。
青松文梓已无色,阴蚪阳马仍凌风。
其旁赑屃负碑立,剔藓得字粗堪通。
大书弘沼十五载,皇帝敕谕颁司空。
朕维兴济百里地,详源福绪长秋钟。
爰命所司建祠宇,用昭美扳垂无穷。
想见新宫落成日,实与坛庙同尊崇。
大官金紫拜阶下,小侯蟒玉陪亭中。
那知世事一朝改,繁华境上浮云同。
武宗继世兴邸入,大礼议起来张璁。
孝康已削圣母号,延龄难保通侯封。
生辰尚免百官贺,此地固宜埋蒿蓬。
况今城郭亦非昔,是何规制犹恢宏。
鄙人作歌纪颠末,以鞍为几殊匆匆。
但愿留作灵光殿,他年作赋烦群公。
新雨洗来殿瓦绿,斜阳照出宫墙红。
青松文梓已无色,阴蚪阳马仍凌风。
其旁赑屃负碑立,剔藓得字粗堪通。
大书弘沼十五载,皇帝敕谕颁司空。
朕维兴济百里地,详源福绪长秋钟。
爰命所司建祠宇,用昭美扳垂无穷。
想见新宫落成日,实与坛庙同尊崇。
大官金紫拜阶下,小侯蟒玉陪亭中。
那知世事一朝改,繁华境上浮云同。
武宗继世兴邸入,大礼议起来张璁。
孝康已削圣母号,延龄难保通侯封。
生辰尚免百官贺,此地固宜埋蒿蓬。
况今城郭亦非昔,是何规制犹恢宏。
鄙人作歌纪颠末,以鞍为几殊匆匆。
但愿留作灵光殿,他年作赋烦群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崇真宫的古老建筑,通过它的兴衰变迁,折射出历史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
开头写崇真宫在破败的县城中依然屹立,新雨后的绿瓦和夕阳下的红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它虽历经风雨却仍保留着昔日的风采。接着描写宫中的青松、文梓等植物已失去生机,但雕刻的龙马依然威风,旁边驮碑的石龟(赑屃)虽长满苔藓,但依稀可辨碑文内容。
中间部分通过碑文内容,追忆崇真宫当年的辉煌:皇帝下令修建,落成时盛况空前,高官显贵齐聚。但好景不长,随着政局变动(明武宗继位、大礼议事件),这里迅速衰落,连皇亲国戚都难保富贵,最终荒废在蒿草丛中。
结尾处诗人感慨:虽然城市面貌已变,但崇真宫的规模仍令人惊叹。他匆匆写下这首诗,希望这座建筑能像传说中的灵光殿一样留存后世,让更多文人来题咏。
全诗通过一座宫殿的今昔对比,生动展现了"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细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物是人非的苍凉。最打动人的是最后对"灵光殿"的期许——这既是对古迹的珍视,也暗含了对文化传承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