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夸张又生动的对比,描绘了一场打破常规的二月大雪。
开头两句像在讲一个惊奇的故事:诗人原本以为"燕山雪花大如席"这种北方特有的壮阔雪景,没想到在温暖的江南也能见到。这里用"大如席"的夸张比喻,让读者立刻感受到雪花的硕大,而"岂料"二字则传递出诗人意外的惊喜。
后两句揭示了更反常的现象:本该在腊月(农历十二月)出现的雪花("六出"指雪花的六角形状),偏偏延迟到春风送暖的二月才落下。这种时间错位的描写,既写出了气候的反常,又暗含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就像生活中总有些意外会打破我们的固有认知。
全诗语言直白如聊天,但通过北方与江南、腊月与春风的时空对比,把一场普通的雪写出了新鲜感。我们读的时候,既能看见漫天飞舞的席子般的大雪,又能体会到诗人发现非常规之美时的那种孩童般的惊奇。这种把平凡事物写出不平凡味道的手法,正是古代诗歌打动人心的地方。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